行業資訊 | 2023-07-07
應變局 謀大局 開新局

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驅動,動力儲能雙賽道市場容量持續增長。
據數據顯示,2022-2030年動力鋰電池增長近5倍,儲能電池增長近8倍,2030年鋰電池出貨將達3.5TWh。
但是從行業發展的背景來看,經歷上半年產能過剩陣痛,鋰電產業進入深刻變革。行業增速放緩帶動鋰電企業產能利用率下滑。在材料方面,市場競爭加劇亦引發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價格持續下跌。
在近日舉辦的產業峰會上,張小飛博士發表了主題為“應變局 謀大局 開新局”的演講。
張小飛表示,鋰電產業風云攪動,行業從跑馬圈地的上半場轉變到優勝劣汰的下半場,價格、成本、訂單的競爭越加激烈。在這個過程中,價格戰導致產品利潤率下降,行業投資回報率降低。
應對產業新一輪周期,鋰電企業需推進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整合資源端,降本原料成本。另外企業也需要對原有產線加強技改,從而降本增效形成市場競爭力。
張小飛進一步提及,產能結構性過剩下,優質產能重要性凸顯。契合下游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訴求,新技術、新材料的技術迭代不容忽視。
鋰電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歷行業大規模擴產,行業競爭不斷升維。
特別是在動力電池領域,2022年以來,行業產能急劇擴張。2022年國內動力電池出貨量約為480GWh,2022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上險量)約260.94GWh,行業整體庫存壓力偏高。
這也導致今年一季度,下游需求端收縮,鋰電產業上下游庫存壓力陡增。庫存壓力傳導,企業開工率普遍不高,不同企業為消化庫存競相降價搶訂單,行業整體利潤攤薄。
時間劃至4、5月份,鋰電產業排產回升,GGII數據顯示,5月份鋰電池排產環比增速超40%。
不過,張小飛提及,盡管鋰電產業目前排產有所回升,但總體上看,行業產能過剩的形勢并未改變,特別是在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依舊激烈。
相比于動力電池市場,儲能市場表現更為亮眼,成為驅動鋰電產業的新增長點。數據顯示,2022-2030年儲能電池出貨有望增長近8倍,增速明顯快于動力電池出貨。
張小飛還表示,以儲能市場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已吸引一眾鋰電巨頭的布局。主要電池企業的儲能業務占總營收比重不斷提升。隨著鋰電巨頭在儲能市場加大布局,2023年H1儲能市場CR5集中度從2022年70%提升至75%。
產能過剩引發行業一系列挑戰,其中突出表現為鋰電不同環節企業價格戰不斷,進而攤薄行業整體利潤。
相關數據顯示,正極材料中,811型高鎳三元電池價格預計從2022年Q4的41萬元/噸跌至下半年的20萬元/噸,動力鐵鋰材料預計從2022年Q4的16萬元/噸跌至下半年7萬元/噸。
此外,包括隔膜、電解液、負極材料在內的鋰電四大主材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張小飛表示,應對鋰電產業變局,穿越產能過剩周期,重點在于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鋰電企業而言,降本增效的手段包括加強上下游一體化布局、產線技改等。
在上下游一體化布局上,正極材料廠商可直接布局鋰鹽資源,降低原材料成本;負極材料廠商加快石墨一體化產線建設;隔膜企業從第三方代工向基膜涂覆一體化發展;電解液企業可實現從六氟磷酸鋰到電解液配方的一體化布局。
通過上下游一體化布局,鋰電企業可進一步整合產業鏈資源,構建產業閉環優勢,并降低原材料成本。
另外,降本增效要求鋰電企業進行產線技改。當前鋰電產業產能過剩主要表現為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稀缺。企業通過產線技改,不斷淘汰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的不良產線,切換到更規?;?、更高效、更專業的產線,可以幫助企業更好擺脫產能過剩困擾。
產能過剩引發行業一系列挑戰,其中突出表現為鋰電不同環節企業價格戰不斷,進而攤薄行業整體利潤。
澤誠自動化設備相關數據顯示,正極材料中,811型高鎳三元電池價格預計從2022年Q4的41萬元/噸跌至下半年的20萬元/噸,動力鐵鋰材料預計從2022年Q4的16萬元/噸跌至下半年7萬元/噸。
此外,包括隔膜、電解液、負極材料在內的鋰電四大主材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張小飛表示,應對鋰電產業變局,穿越產能過剩周期,重點在于降本增效,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鋰電企業而言,降本增效的手段包括加強上下游一體化布局、產線技改等。
在上下游一體化布局上,正極材料廠商可直接布局鋰鹽資源,降低原材料成本;負極材料廠商加快石墨一體化產線建設;隔膜企業從第三方代工向基膜涂覆一體化發展;電解液企業可實現從六氟磷酸鋰到電解液配方的一體化布局。
通過上下游一體化布局,鋰電企業可進一步整合產業鏈資源,構建產業閉環優勢,并降低原材料成本。
另外,降本增效要求鋰電企業進行產線技改。當前鋰電產業產能過剩主要表現為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稀缺。企業通過產線技改,不斷淘汰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的不良產線,切換到更規?;?、更高效、更專業的產線,可以幫助企業更好擺脫產能過剩困擾。
從終端市場需求來看,基于對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長循環壽命的要求,新材料、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備受市場關注。
另一方面來看,當前鋰電產業在大規模擴產后,同質化競爭嚴重,新材料、新技術的采用不僅契合下游需求市場,也可以幫助鋰電企業構筑差異化競爭能力,擺脫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從電池技術路線上看,固態電池、4系及以上大圓柱電池、鈉離子電池成為熱門路線。
以大圓柱電池為代表的技術路線引領行業變革,產業化不斷邁進,也需要警惕市場過熱的情形。從趨勢上看,大圓柱、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但是在實際的量產過程中,特別是大規模生產中,依舊存在良率低、成本高等諸多痛點。
新材料方面,張小飛表示,以硅基負極、復合集流體、富鋰錳基、PAA粘結劑等為代表,驅動鋰電產業細分賽道高增長。
以復合集流體為例,復合銅箔、復合鋁箔的應用,帶動鋰電池高安全、輕量化。終端車企,尤其是高端品牌對復合銅箔、復合鋁箔的量產需求明確,車企、電池廠商、材料廠商已積極推動復合集流體的量產。數據顯示,2025年,復合集流體總體出貨預計超15億平方米。
在張小飛看來,面對行業新一輪變化周期,更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企業需要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持續推進技術研發,增強企業服務能力,以適應新的市場形勢。
深圳澤誠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固態電池極片覆膜機-電池清洗機-深圳自動化設備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