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 2023-06-07
2023高工鋰電材料大會直擊①:12位大咖指路鋰電材料產業“穿越迷霧”

2023年鋰電材料產業鏈供需迎來新的挑戰。
全球電動化與儲能市場雙輪驅動,巨大的鋰電池市場需求給中國鋰電材料產業帶來確定性機遇。如何鍛造綠色、安全、國際化供應鏈體系,成為產業鏈發展新階段的新命題。
但是近一年來,碳酸鋰價格劇烈波動,疊加正極、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進入階段性、結構性的產能過剩階段,如何應對新周期下供應鏈的新局面,也考驗著鋰電材料產業鏈企業的戰略決策。
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博士在2023高工鋰電材料大會上表示,鋰電池仍保持高速增長,但材料已進入下一輪過剩周期。
張小飛指出,現階段,鋰電行業現金流收緊,材料付款賬期延長,現金流是核心。新進入者項目延期比例高,成功率較低。企業要生存之道在于開源、節流、屯糧。開源是開辟海外市場、新材料、儲能等新市場;節流是指減招聘、減開支、減擴產、縮賬期;屯糧是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并且通過融資、銀行授信等多種方式應對企業經營風險。
璞泰來集團董事、總經理陳衛致辭表示,經歷十余年,璞泰來積極構建負極一體化產業鏈,以客戶配套為導向,布局了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區。作為新能源企業,在能源選擇和使用上更需要前瞻性和敏感性。鋰電產業需要降低傳統化石能源依賴。璞泰來計劃,未來在非化石材料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目標上,2025年達到50%,配合綠電使用目標,在2030年達到100%。
金美新材料董事長臧世偉致辭指出,近年來,新材料被國家認定為重點高新技術領域,已成為鋰電產業發展的重要節點。新型多功能復合集流體是高安全、高比能、低成本、長壽命、強兼容的突出優勢,受到各方重視,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新興賽道。相信未來,復合集流體市場滲透率必將飛速提升。
6月6-7日,2023高工鋰電材料大會在成都舉行。大會主題為“穿越迷霧,破浪遠行”,大會基于產業變化趨勢、企業應變策略、細分領域技術革新方向展開探討,引發行業關注。
開幕式上,邛崍市委書記劉剛,邛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德彰,天賜材料董事長徐金富、四川卓勤常務副總經理陶晶、華友新能源營銷中心總經理祖欣然、金美新材料應用中心總監孫耀明博士、安馳科技研發總監孫玉龍博士、寧夏漢堯常務副總經理胡偉,德方納米董事、鋰動力研究院院長萬遠鑫博士等發表了演講。由此也可一窺鋰電材料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企業應變策略。
1、鍛造綠色、安全、國際化鋰電材料產業集群勢在必行。
邛崍市委書記劉剛在致辭中表示,鋰電材料是能源變革的重要驅動方向之一,正深刻地改變和推動時代的演進和發展。2022年我國鋰電行業總產值超過1.2萬億元。未來,鋰電行業在綠色轉型和動力變革過程中必將起到關鍵支撐作用,持續迎來快速增長的超長周期。
邛崍市基本構建起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生態,正加快打造立足成都、服務全球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2022年,新能源新材料產值增長99.6%。未來,邛崍將加快構建一核兩翼三區協同城市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成都西部區域中心。
邛崍市委書記劉剛在致辭中表示,鋰電材料是能源變革的重要驅動方向之一,正深刻地改變和推動時代的演進和發展。2022年我國鋰電行業總產值超過1.2萬億元。未來,鋰電行業在綠色轉型和動力變革過程中必將起到關鍵支撐作用,持續迎來快速增長的超長周期。
邛崍市基本構建起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生態,正加快打造立足成都、服務全球的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2022年,新能源新材料產值增長99.6%。未來,邛崍將加快構建一核兩翼三區協同城市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成都西部區域中心。
邛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德彰表示,邛崍市正積極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打造成都西部區域中心。在最東部打造的天府新區半導體材料產業功能區,承載新能源鋰電池、半導體材料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天府新區將憑借其在區位、產業基礎、產業聚集、承載空間、功能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優勢,加快打造世界級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基地。
2、鋰電企業積極通過技術、資源、管理、產能等優化,應對成本下降需求。
天賜材料董事長徐金富在題為“產能過剩預警下材料企業競爭法則”演講中表示,鋰電電解液在過去兩年產能瘋狂擴張,規劃產能超850萬噸。雖然各路玩家瘋狂涌入,但所有競爭的核心歸根到底都是成本、成本、成本,行業高利潤率風口期已過,新進入企業更多要考慮是否有能力真正贏得市場。
當鋰電材料產能過剩成為正常現象,競爭是自然存在的,企業唯有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組織創新,才能真正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尤其通過自主創新才能形成更大的溢價能力。
四川卓勤常務副總經理陶晶在題為“垂直整合應對規‘膜’化”演講中表示,鋰電隔膜行業逐漸步入紅海,競爭加劇,同質化嚴重,成本管控為第一要務。
四川卓勤的思路是:1、通過裝備與工藝的結合,材料供應鏈垂直整合,形成產業鏈垂直整合共筑合力。2、通過高速、寬幅提升高效率,不斷下探制造成本;加速推進新型一體化隔膜和涂覆過程,實現規模化、低成本制造。3、利用新型工藝,發揮更高分子量的PE材料特性;引入非氟化粘合劑和植物基芳綸等新型涂層材料,讓新型技術百花齊放。
華友新能源營銷中心總經理祖欣然在題為“全球產業鏈本土化背景下構建綠色可持續的鋰電池供應鏈”演講中指出,供需錯配下,關鍵金屬材料價格波動大,各環節參與者通過價格博弈分配利潤。華友新能源基于技術、供應、低碳、區域化的一體化產業鏈模式,應對產業對于上游材料供應商的訴求。
技術方面,華友擁有領先超高鎳技術,具備正極+前驅體聯合開發優勢;供應方面,通過布局資源保障供應,實現一體化產業集成降本;低碳方面,率先打造全球零碳工廠,推進低碳制造工藝研發;區域化方面,實現全球化資源產能布局,保障各市場本土化供應需求。
安馳科技研發總監孫玉龍博士在題為“‘卷’、‘疊’爭鋒下的磷酸鐵鋰電池”演講中指出,動力領域,隨著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上升,以及汽車底盤與高度集成化的CTC/CTP技術發展,電芯形態向長薄化趨勢發展,而長薄型電芯天然適合于疊片工藝。儲能領域,疊片方案具有更低的直流內阻,更高的平臺電壓,更高的能量效率,更契合市場需求。由此,疊片磷酸鐵鋰電池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孫玉龍表示,疊片工藝帶來的優勢(如高能量效率),尤其對于儲能型,不能因為材料性能的不足而喪失。需要倍率提升(如以前1C放電電壓平臺3.14-3.15v,現在需求3.16-3.17v)、容量高的鐵鋰放電末端(2.7 V以上的高容量低,極化低,2.5 V以下容量無效)。
3、新材料應用提速、需求增長,實現新材料產業化落地成為新階段的新命題。
金美新材料應用中心總監孫耀明博士表示,作為新能源材料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復合集流體具有解決電池安全、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材料制造成本、提升電池壽命、廣泛電池兼容性的五大優勢。
作為復合集流體材料的創造者和引領者,金美新材料通過在材料端和技術端的努力,從2017年開始推進量產化開發,2018年第一代銅鋁集流體實車裝機,2020年第二代6μm銅復合集流體產品首次量產并裝機應用;2022年第二代8μm鋁復合集流體產品量產下線,持續規模化裝機;2023年,金美宜賓生產基地于簽約落地,年產能12億平。
寧夏漢堯常務副總經理胡偉在題為“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產業化應用現狀及前景”演講中表示,常規電壓下富鋰錳基材料是目前的所有商業化正極材料循環性能最優的正極材料之一,常溫2300周1C循環容量保持率100%,45℃1C充放1700周保持率88%。同時具備高能量密度、應用場景豐富,大幅減少對鈷、鎳資源的依賴等優勢。富鋰錳基的研發及產業化已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漢堯富鋰公司致力于將富鋰錳基材料做成能量密度超過高鎳三元材料、瓦時成本接近磷酸鐵鋰的全新高性價比正極材料體系。
德方納米董事、鋰動力研究院院長萬遠鑫博士在“正極補鋰劑進展分享”演講中表示,德方納米“至鋰”鐵系正極補鋰劑以富鋰鐵酸鋰為反螢石,采用正交Pbca晶型結構,理論容量達到865mAh/g。在儲能領域,德方納米鐵系正極補鋰劑可使能效提升0.3%-0.4%,LFP電芯ED提升≥4%,循環≥15000th;低溫DCR降低≥25%;動力電池領域,可使LFP電芯前500th零衰減,循環提升50%-100%
德方納米“極鋰”鎳系補鋰劑,富鋰鎳酸鋰為正交Immm晶型結構,理論容量達到512mAh/g,4.3V克容量可發揮420mAh/g。在儲能領域,可使能效降低0.5%-1%,LFP電芯ED提升≥4%,循環≥10000th;在動力電池領域,可使LFP電芯前500th零衰減,循環提升≥50%。
下一篇: 新能源鋰電池電芯疊片技術分析